这个冬天,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,过于萧条。在这次的疫情"黑天鹅事件"中,贸易市场、商业、经济、民声等各个领域,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严峻挑战。
2月5日,58同城进行了复工趋势及就业情况调研,数据显示,全国84%职场人现阶段处于未开工状态,目前复工率最高的行业是外卖员、司机和家政保洁。疫情期间,大部分企业延迟了开工时间,还有29%的用户所在企业并未确定复工日期。
疫情之下,没有那个行业能独善其身
如果说互联网行业还有远程办公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唯一选择,那么对于制造业、快消行业来说,迟迟无法复工背后都是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。
首当其冲的便是餐饮业,按照餐饮业某大V的说法:
假如餐饮歇业超过1个月,那么25%以上的餐饮企业会倒闭;如果餐饮歇业超过2个月,那么50%以上的餐饮企业都会倒闭。
快消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原本应该是旺季的餐饮、旅游、航空、电影、演出、食品等都陷入了淡季,每天损失超过10万元的单体酒店、垫付了数百万元经费的机票代理、退单达数百万单的旅游平台、损失约20亿元的电影春节档等层出不穷。
大年初一,旅游业被宣布集体失业
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或将会持续3~6个月,这对于多数旅行社员工来说是非常煎熬的一段时间,没有了收入来源,房贷、车贷、生活开支压在肩上,如何合理利用好暂时失业的这段时间,成为了他们扛过此次疫情最关键的契机。
疫情所带来的的影响还远不止此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无论是大街上还是屋舍内,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草芥平民,所有人都不能独善其身。
挑战,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
回想17年前的"非典"疫情,也曾让京东的刘强东、携程的梁建章、新东方的俞敏洪陷入危机。但是,他们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咬着牙坚持,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应对,最终度过了难关,并且在"非典"过后,获得了报复性的增长,成长为各自行业的巨头。
2003年非典时期,淘宝、腾讯游戏被默默孕育,日后崛起为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。
从机遇风险角度来看,每一次危机发生,总有人因此而倒下,也总有人因此而强大。
如果说03年的非典,让用户开始体验consume at home,可能这次危机会让员工和企业培养出work at home的意识。
大势所趋,一段时间内,很多企业就是要面对不能集中办公的现实,无人化、智能化、分布式和虚拟化将可能成为新的办公模式。
电商,线上教育,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,泛娱乐领域机会增加,短视频,游戏、电影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和商业模式改变,都在带动本行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了整体经济的回升。
杭州一指定隔离点,16层楼全部由机器人送餐,正是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,诸多企业都开始盯上了无人配送这一新兴领域。
面对挑战和机遇,你准备好了吗?
目前个别城市已经启动了惠企政策,北京推出了"16条"措施,澳门特区开始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息贷款;上海推出四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,返还失业保险费、延长社保缴费、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