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疫情发生以来,各行各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餐饮、娱乐、旅游等相关企业纷纷宣告倒闭,窒息感笼罩着全国。
然而,说来说去,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儿?除了现金储备,自救能力才是企业必须要具备的。据估计,这场疫情对消费行业影响可能会持续一年,因此唯有顺势升级,才能抓住机会,触底反弹。
首先,我们要相信无论这场疫情多么严重,灾难都会结束,我们要做的就是撑住,绝不能在疫情过去前把自己先结束。
这次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的宏观经济可能出现“滞胀”的压力,全民的消费心理、消费习惯都将发生巨大变化,导致消费行业疫后反弹乏力。
有专家表明,在可能出现的“滞胀”背景下,四类人的消费会发生变化。
第一类是年龄介于45-60岁之间的人。
这一类人是中国第一代已经整体脱贫的人,他们不会为房贷、车贷等压力烦恼,甚至手中还掌握着相当的资源。但这类人此时最担心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。因此他们虽有消费能力,但消费意愿会减弱。
第二类人是主流消费人群,他们大多作为在职人员或小企业主。
这类人正是背负着房贷、车贷一族,消费能力被极大的限制。
第三类人主要集中于95后、00后的年轻人群。
这类人是新时代人群,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资产,但这类人追求新奇,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将会更好的赢得市场。
第四类人为基层消费人群。
这类人群的消费标准并不高,通常对折扣感兴趣。
这场疫情牵扯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与企业,但这也是市场一场残酷的淘汰赛,整个环境面临着大洗牌。然而笔者想说,我们并不是毫无参考与应对之策。
回顾我们过去经历过的天灾人祸,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转型数字化生存。疫情之后,不少企业转战“直播”,将企业与互联网结合求得生存。
根据数据显示,今年2月份小程序的日活已经攀到历史高峰,超过了4.5亿。笔者认为,这是数字化的一个转折点。
此外,这场疫情的影响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有多久,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准备,随时迎难而上。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,因此3点建议送给大家。
1、改变固有思想
互联网是当下企业的必要选择,传统行业不升级将面临淘汰。思想不升级,将会被挤至市场边缘!
2、组织结构调整
许多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组织模式,人才团队的培养同样过于老套,导致许多公司被“自己人”坑死。组织结构的优化将会大大促进人才的培养,让员工能力得到发挥!
3、经营模式升级
当下是数字化的时代,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平台,更是把工作变成数字化。稻盛和夫作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头者,他的员工人人可算账,样样落到数字上。只有改变员工思想,把老板经营模式改变成员工经营模式,企业才会看到利润!
(部分内容转自网络)